58手机网 手机 “苹果教授”孙建设:农业驿站看护人

“苹果教授”孙建设:农业驿站看护人

编者按:

“太行天下脊”。八百里太行,莽莽苍苍,绵亘在河北与山西交界处。这里是红色地带,这里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河北农大的师生们就走出校园,开启了“太行山道路”。之后,一代代农业科技人员薪火相传,奔走在山前山后、田野农舍。

李保国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杰出代表。

他们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把希望留给父老乡亲。传统农业一旦嫁接上科技的翅膀,必然会释放出强大的动能。由此,“冀果出太行”,也成了当地农民脱贫祝福的康庄大道。

7月31日,在全省科技扶贫现场会上,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批示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中“支撑、引领、巩固、长效”的重要作用。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兑现承诺、实现目标,科技扶贫大有可为。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慧岩、张晨光、路钦淋

河北阜平县平阳镇土门村山地综合开发项目区,是当地重点打造的以苹果为主的现代果品产业园。

苹果产业是阜平县着力打造的富民支柱产业,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团队为主要园区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栽植面积大约6万亩。

在这片土地上,遍及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脚步。

6月底,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与孙建设教授的一次对话,让孙建设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他们科技服务太行的信心,与继续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的决心。

8月2日,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了孙建设,揭秘这群“太行山道路”践行者。

一次对话

在阜平县平阳镇土门村现代果品产业园,漫山的苹果树,行距、株距整齐划一,仿佛山脉上一个个卫兵,守护着一方百姓。

而这些“卫兵”背后的守护者则是孙建设及其整个科研团队。

6月的一次对话,让孙建设更加坚定了继续守护的决心。

6月底,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来到产业园,向孙建设问“苹果树苗几年挂果?项目区有多少地?”“果袋是干什么用的?”“打的药对苹果、对人有没有影响?”

王东峰问得细,今年已62岁的孙建设解答得深入浅出。

“这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对老百姓的情感。你们是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是我们的财富和宝贝。我们要给您这样的教授专家提供保障服务。”王东峰说,“你们还得带一批学生出来,不仅是技术的事,还要把跟群众的情感融入进去。”

“东峰书记还鼓励我们将好的思路、好的模式向全省推广。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同时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鼓舞。”孙建设说。

“活财神”

时间回到1987年,为了推广苹果栽培技术与种植规模的扩大,孙建设自荐担任顺平县苏家瞳村村长,成为当时当地学历最高的村长,凭借着“农民出身”的优势,让他在与农民打交道上“游刃有余”。

“在1987年如果能用上呼机,甚至手机,在城里都很少见吧,当时这个村有的农民就用上了。”孙建设说,当时通过栽种苹果,有的农民一年收入1–2万元。

1992年全村收入10多万元,也因此,孙建设被农民称为“活财神”。

随着苹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扩散,孙建设及其团队成了更多地方的“活财神”。

阜平县平阳镇土门村就是其中一个。平阳镇党委书记周邦红介绍,平阳镇项目区目前实际完成种植1800亩,土地流转每年发放底金89.9万元,共覆盖土门村223户6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398人,人均增收1300元。

扶贫新路径

2013年起,孙建设和及其团队,在学校、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经过4年实践创建了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摸索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孙建设说:“要让所有人挣足该挣的钱。”

阜平县平阳镇西土门村的段二新,到产业园区已工作半年了。

段二新在园区工作

每个月3000–4000元的收入,段二新很满意,“我今年都57岁了,家里还有96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就算是出去打工,总被嫌弃年纪大。”

更让段二新放心的是,在这里上班的“自由性”。家里有点啥着急的事儿,只要跟园区的管理人员打个招呼就行,“两全其美。”

这个园区里,还有两位“特别”的工人。

刘金刚、刘金枝是一对兄妹,但不幸的是他们几乎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虽是聋哑人,“聪明”是园区很多人对他们的评价。

“不管什么活儿,基本只要教一遍,他们就能学会。”他们的一位工友称赞到。

刘金刚(左)在与工友一起工作

像段二新、刘金刚、刘金枝这样在园区工作的,常年有56人,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季节性工人160人。

周邦红介绍,在这个园区工作的平均年龄在50–60岁,以本村的村民居多,也有邻村、临镇的,这给当地许多不能出去打工的人提供了就业渠道,助推土门村脱贫。

呐喊、落地与传承

越来越多人从“苹果栽培制度变革”中受益、告别贫困,这让孙建设及其团队感到欣慰。

2017年保定市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市创建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近期,河北省将在全省倾力打造80个‘驿站’,培育一批科技助力产业兴旺的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当初“苹果栽培制度变革”的这声呐喊,不仅变成了现实,也成为业内的共识。

除了相同运营模式的苹果产业园遍布燕赵境内的太行山区外,新疆阿克苏、甘肃庆阳、山东荣成、贵州咸宁等地也都有孙建设科技团队支撑建立的现代苹果园区,园区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孙建设在跟学生讲授知识

20世纪80年代,河北农业大学走出一条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太行山道路”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被中宣部肯定为“太行山精神”。

在孙建设看来,农大人本身与“农”字有血缘,希望一代代农大人以及更多人,倾注对农业的一腔情怀,把农业大学的农业基因传承下去。这需要一代代做得更好,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关心农民,将“农业情怀”融进血液里,使“太行山精神”得以升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