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手机网 手机 30岁的华为与9岁的小米 | 米筐原创

30岁的华为与9岁的小米 | 米筐原创

1、熊妈与熊宝

前几天,在翻阅杂志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阿拉斯加海岸地区,有一种叫大马哈的鱼,每年7月份,在太平洋中游弋了数年,通过其他小鱼和浮游动物滋养到性成熟的大马哈鱼,为了繁殖后代,会聚集成群,企图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淡水河流中。

凭借对太阳和地球磁场的特殊感应能力,它们从海洋洄游而上,开始了一场浩荡而惨烈的归乡之旅。

归乡之旅的路途中,一直牵动着海陆空三处的掠食者:海中的虎鲸、鲨鱼和海狮捷足先登最先吃到美味;空中白头海雕见机行事,不时饱餐一顿。与此同时,棕熊和狼也走出森林,在河岸处静静地等待。

它们都极为重视这次盛宴,棕熊尤甚,如果错过了这次饭局,对它们而言可能真地会错过自己的一生,因为它们一年当中近乎90%的食物都来源于此。

这时候的棕熊妈妈,往往会提前好几天带着熊宝宝靠近海岸。第一批的大马哈鱼的到来,熊宝宝面对这样的场面,很不淡定,四处扑腾,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远处的熊妈则要稳重很多,时而打盹,时而用充满慈爱的眼神看着熊孩子,全然不顾别的生物的干扰。

这种看似懒惰的行为,而是深知真的大餐在后面。

广阔的海洋给了大马哈鱼足够的逃逸空间,其实捕猎是很难成功的。只有等到大马哈鱼通过河口游进河流时,收缩的流域,大马哈鱼的密度瞬间增加。这时候奔入河流中,几乎百发百中。

就这样,熊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大快朵颐,何乐而不为。

对所有生物来说,自我克制是对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的精力下降的一种弥补。

试着学着利用经验与智慧,而不是蛮力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2、饱和打击

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深圳机场有一句华为广告词:“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描述的是,一个非洲的瓦格尼亚人在捕鱼,场面非常惊人,他用树枝编织的一个网,在一个惊涛骇浪中捕鱼,他如果不是站在恰当的点,用恰当的角度和力量,他很快就被大浪卷走了。

华为用这样的图片做广告,表达的东西也一直贯彻在华为的战略实践中,就是集中战略资源把握战略机会。

2016年年初,时任华为总裁的任正非提出“聚集力量,密集投资,饱和攻击”的发展战略。

“饱和攻击”本是军事词汇,它是指采用大密度、连续攻击的突防方式,在短时间内向同一个目标发射导弹,使敌方在短时间内处于无法应付的饱和状态,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

在华为手机这一路势如破竹的发展背后,实际上正是华为将“饱和攻击”理论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成果。

当华为看准一个方向和趋势后,便不计成本冲上去,疯狂的进行研发,甚至是过量的研发,势要撕开一个口子,比如“徕卡三摄”的成功,亦是如此。

所以,在华为芯片事件出现后,面对打击时,任正非冷静与沉着,或许与此有关。

在研发领域,每年仍有大规模的投入。2018年,研发费用高达千亿级别。

华为更像捕鱼的熊妈,研发投入产生成果就像大马哈鱼,每一次精准的捕猎,都能够大快朵颐。

3、四处出击

而手机行业的另一边的小米,似乎有着不一样的考虑。

2019年的小米,是热闹的一年。从去年港股上市到买楼、送股票再到首进世界五百强,劳模雷军,也是激动连发三条微博感慨。

没有黑小米的意思。对于小米这九年的发展,觉得更像是成长中的熊宝,还在四处出击。

前几天,有位朋友买了小米电动牙刷,随口说了一句:小米啊,除了手机,其他的都还好。

不知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心态看待小米的。

记得小米上市的时候,雷军发表了一份公开信。

信中,雷劳模除了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星辰大海外,对于小米的商业蓝图以及很多概念一笔带过。

黎万强在《参与感》里说,小米的成功就在于其站住了“互联网手机”这一风口。而雷军本人也十分注重风口的重要性,所以他的资金名字叫“顺为”。

下一个风口在哪?不知雷军是否已有答案。更不知从饥饿营销、粉丝经济、情感价值的标签到目前的“百货商场”、“极简风格”的生态产品,小米能否做成?

而面对手机业务失势的危机,小米在厂商围剿的线下也是一条荆棘路。

今年年初,雷军再次宣布,小米正式进入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alot领域即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围绕小米手机进行生态链的布局,逐渐形成了硬件+软件+云存储的用户生活一体化生态系统。

这次小米出击,希望是 All in 的,而不是“气喘吁吁”的返场。

4、结语

任何生物的成长,都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中,逐渐提升认知的过程。

当有一天开始意识到自己具有的能量越来越有限的时候,才会真正理解“不在非战略节点浪费战略性资源”的智慧。

股市中“摔打”多年的我,是深有体会:一年十几只股票的来回买卖,远不如集中精力、长时间一只股票的定点打击;短线不亦乐乎的忙活,往往都是空欢喜。

从另一个视角看华为与小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点的事物中去,往往能带来新的突破。

尤其三十岁以后的中年人,更应理解这个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