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手机网 手机 一加、小米、荣耀……手机厂商为什么偏爱电视?

一加、小米、荣耀……手机厂商为什么偏爱电视?

今天,一加电视正式和我们见面了。当然了,更确切的说法是刘作虎公布了一加电视的 LOGO。

目前「华米 OV」中,华为和荣耀已经推出了智慧屏产品线、小米电视已经是出货量国内第一、OPPO 拥有大量的电视专利,只剩 vivo 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出电视产品。

电视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引得无数手机厂商竞折腰?手机厂商做电视为的又是什么?

电视市场日趋低迷

用户每天平均看 2 小时

电视究竟是不是个好买卖?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8 年,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 4774 万台,仅比 2017 年增长了 0.46%。

并且在上个月发布的《2019 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中显示,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量价齐降,全渠道均价仅为 2803 元,同比下降 8.6%。而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额下滑幅度高达 11%。

更重要的是,价格战带来的是整个市场利润的下降,2012年,国内六大彩电企业利润率还在3%左右,但近五年来这一数据不断下滑,2017年利润率仅有1%左右。

市场占有量方面,目前海信、创维、TCL 等国内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2018 年 12 月销量份额高达 68%;其次是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品牌,销量份额达 21%;韩系品牌、日系品牌等份额已不足 10%。

而在互联网电视厂商中,曾经专职造电视的厂商都已经成为了稀有品种:乐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微鲸 CEO 去年黯然退场,最后一台电视新品发布距今也接近一年;PPTV、暴风等电视新势力也朝不虑夕。整个市场还是回到了传统品牌和手机厂商(确切地说是小米)手中。

现阶段的国内电视市场,还是一个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的市场,低价的价格战还是这个市场的主流,一台 55 寸电视在电商上的价格甚至可以低于一台手机,高端高价的市场还是被索尼、三星、LG 等把持着。

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看电视看的越来越少,据 CSM 研究,2017 年,中国人平均每天收看电视 139 分钟,较前一年急剧下滑 13 分钟,一年内下滑的幅度顶过去三年。而这一人口结构与目前人口集中流向一线城市的结构如出一辙。「一线城市没有客厅」的调侃实际上客观存在。

电视?

不,是「生态」

事实上,目前的电视市场和手机行业类似,从当初的千帆竞渡变成了现在寡头游戏。而在寡头名单中,只有寥寥几家手机厂商,而这些厂商中碰巧,都拥有自己的 IoT 业务。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手机市场已经趋近于存量市场,单一的手机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厂商发展的态势,而 IoT 就是这些厂商瞄准的新风口。

这几年,智能家居乘着东风茁壮成长,期盼着在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中统治家庭场景。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各大厂商都在积极布局,为的就是扩张和巩固自己在家庭生态中的地位。而其中,电视作为现在客厅娱乐的核心和中枢,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家庭物联网生态的控制中心。

所以手机厂商做电视,本质上还是对未来家庭物联网入口的争夺,由于电视的更新换代时间相对较长,并且销量也依赖于用户对品牌的信赖和认同。在未来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逐步走向封闭的情况下,早一步占领客厅,就能早一步占领家庭。

更重要的是,以电视、智能音箱等核心入口的竞争,也是生态链的全面竞争。单纯的产品层面的竞争从长远来看,势必会被万物互联的未来所改变。所以智能生态的打造对于各家来说,才是具备真正战略价值的博弈。

另外随着 5G 技术的进步,8K 级别的直播已经在今年的 MWC 上海站上成功实现,画质上的巨大进步势必会带来一批技术更新。因此作为超高清视频主要播放载体之一的电视也将成为这次技术进步的关键点,这也在未来几年为众多电视厂商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硬件的海水

内容的火焰

相较于智能手机,电视这种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电子设备显然更加成熟,无论是显示面板还是主板,产业链上都有充足的选择。

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的电视产品销售量比较多的大多集中在 45 – 75 英寸之间,售价大多在 2500 – 5000 元之间。而一块 55 英寸 4K 液晶的成本就接近 200 美元,可以说目前国内电视的利润已经趋近于零,纯粹的赔本赚……或者说叫互联网思维。

相比较于硬件利润的降低,智能电视最重要的内容生态的成本反倒逐年提高,当年乐视豪掷 2000 万买《甄嬛传》、27 个亿换来中超 3 个赛季的新媒体独播权的交易,现在也不过尔尔,毕竟现在一部电视剧光制作和片酬就要几千万。

可以说乐视的失败成为了国内智能电视厂商一个反思的拐点:和当年的乐视狂买独家版权的路子不同的是,现在的智能电视生产商大多走的是合作的路子,和视频网站或者是内容提供方签订内容提供协议,不追求完全独家,只求钱少稳妥。

目前的手机厂商发力的 IoT 场景无外乎是移动、家居、车载和办公,对应的智能设备就是手机、电视、汽车以及 PC。毫无疑问,在现阶段已经取得移动设备优势的手机厂商应对未来,显然需要在所有的产业链上都有所准备。

反正也不差钱。

编辑 / 恺伦

撰文 / 恺伦

责任编辑 / 恺伦

公众号视觉 / 又耳

© 爱否科技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

返回顶部